首页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零三章 将AI决策模块与作战实际相结合

四千零三章 将AI决策模块与作战实际相结合(2/2)

目录

然而,一位从事信息安全领域的专家却微微皱眉,提出了自己的忧虑说道:“先进技术带来强大效能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潜在风险。

人工智能决策模块依赖大量数据的收集与分析,那数据的安全性如何保障?在复杂的海战环境下,敌方很可能会针对数据传输链路和算法模型发起攻击,一旦出现数据泄露或算法被篡改,后果不堪设想。

这就好比给我们的作战体系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不得不防。”

听到这个问题,吴浩神色认真,立刻回应道:“您的担忧十分有道理。在数据安全方面,我们采取了多重加密防护措施。从数据采集端开始,所有传感器收集的数据都会经过量子加密处理,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算法模型层面,我们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对算法进行分布式存储与验证,任何试图篡改算法的行为都会被及时发现并阻止。

此外,我们还设置了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一旦检测到异常数据流量或攻击行为,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保障人工智能决策模块的稳定运行。”

此时,一位负责舰艇信息化建设的军官举手提问道:“吴总,在实际作战中,舰艇指挥中心与无人机的人工智能决策模块之间如何实现高效协同呢?

毕竟指挥中心需要对战场全局进行把控,而无人机则侧重于局部任务执行,两者在决策优先级和信息交互上,会不会出现冲突?”

听到这个问题,吴浩微微一笑,冲着这位军官有条不紊地解释道:“这也是我们研究这款武器装备时候所考虑的重点难题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构建了一套分层级的决策协同体系。

舰艇指挥中心拥有最高级别的决策权限,负责制定整体作战策略和任务规划。

而无人机的人工智能决策模块则在指挥中心下达的任务框架内,根据实时战场态势自主做出具体行动决策。在信息交互方面,我们开发了专门的智能通信协议,能根据战场紧急程度和信息重要性,自动调整数据传输的优先级,确保指挥中心能及时获取关键信息,同时也能将最新作战指令准确传达给无人机。

例如,当遭遇敌方大规模空袭时,指挥中心可迅速调整无人机的侦察与干扰任务,优先保障舰艇防空安全;而在日常巡逻任务中,无人机则可根据自身感知的异常情况,自主进行侦察和初步评估,再将详细信息反馈给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进一步决策。”

众人听后,纷纷陷入思考,现场一下子安静下来。

这个时候,一位长期钻研军事通信技术的专家率先打破沉默,他目光专注地说道:“小吴提到的智能通信协议确实是实现高效协同的关键。但在实际复杂电磁环境下,通信协议的抗干扰能力尤为重要。

我们必须确保在敌方实施强力电磁干扰时,指挥中心与无人机之间的通信链路依然畅通,数据传输准确无误。

我建议在协议中加入更多自适应调整机制,当检测到干扰信号时,能够自动切换到备用频段或调整编码方式,保障信息交互的稳定性。”

目录
返回顶部